黄河口奏响丰收乐章——全市小麦进入大面积收获高峰期
黄河口奏响丰收乐章——全市小麦进入大面积收获高峰期
黄河口奏响丰收乐章——全市小麦进入大面积收获高峰期金浪翻滚,麦香四溢。连日来,东营市广袤田野上,联合收割机轰鸣作响,一幅(yīfú)壮美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。全市小麦已进入大面积(dàmiànjī)收获高峰期,截至6月11日,收获进度(jìndù)达28%。在黄河口(huánghékǒu)这片土地上,科技与汗水正合力谱写丰收新篇章。
夏日时节,麦浪飘香,广饶县花官镇8.9万亩小麦已陆续(lùxù)进入收获期,全镇上下抢抓(qiǎngzhuā)晴好天气,确保夏粮“颗粒归仓”。
场景一:昔日“碱窝窝”,今朝(jīnzhāo)“金饽饽”
6月11日,垦利区永安镇东九村的麦田里,热浪裹挟着麦香(màixiāng)。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,“吞”下金黄的麦穗,“吐”出(chū)饱满的麦粒。一车车“金豆子”被运往合作社新建的“幸福粮仓”。“瞧瞧这麦粒,多实在!谁说盐碱地长不出好庄稼?”种植户(hù)张庆连捧起(qǐ)一把新麦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话语里满是(shì)底气。
东九(jiǔ)村曾饱受盐碱之苦,千余亩盐碱地(yánjiǎndì)是发展农业的“拦路虎”。2022年,村党支部实施“能人回引(huíyǐn)”,成功引入沃骋智慧农业公司,牵头成立合美东九合作社,瞄准“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”目标发力。合作社联合中科院、广东海洋大学、省农科院等科研(kēyán)“大咖”,建起了集科研、展示、推广于一体的育种(yùzhǒng)基地,筛选鉴定近300份耐盐碱作物品种(pǐnzhǒng)。
“秘诀在地下!”合作社负责人张合兴揭秘,“我们铺设了暗管排盐系统,像给土地(tǔdì)做‘透析’,有效降低(jiàngdī)了土壤盐分(yánfèn)。”如今,一套(yītào)成熟的“排盐+灌溉+平整”治理模式让昔日的“碱窝窝”焕发新生,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等(děng)作物产量飙升近七成!配套建成的“幸福粮仓(liángcāng)”二期,拥有2000平方米晾晒场、自动化烘干塔和千吨级钢板仓,为周边2万多亩土地提供“一条龙”托管服务。“从种到收再到存,合作社全包了,省心又省力。”村民段存朋(cúnpéng)的感慨道(dào)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场景二(èr):良种良法“双剑合璧”,小麦亩产创新高
6月8日,广饶县李鹊镇瀚翔(zhènhànxiáng)家庭农场的麦田(màitián)里,收割机轰鸣声奏响丰收序曲(xùqǔ)。技术员李树光紧盯着机器后方粉碎还田的麦秆:“掉粒少,粉碎匀,这可是上好的绿肥。好收成啊,良种良法功不可没。”
“底气这么足,麦子还没过磅(guòbàng)呢!”
“有硬(yìng)实力,不怕!”李树光信心满满,“今年主打‘良种+良法’组合拳。种子用的是‘国麦’师栾(shīluán)02-1,抗旱分蘖强;产出的是超强筋面粉,做面包拉面(lāmiàn)的都抢(qiǎng)着要。”更关键的是,农场800亩麦田(màitián)用上了液体配方肥“黑科技”——通过测土,精准调配氮磷钾和微量元素,肥料钱省了10%,产量(chǎnliàng)却能稳增10%。再加上(jiāshàng)全程节水灌溉和关键生育期的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,为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说话间,地磅传来捷报(jiébào):平均亩产1345斤,较(jiào)去年增收112斤。“按现在每斤1.4元的市场价(shìchǎngjià),光增产部分每亩就多赚156元。这辛苦,值了!”李树光笑容灿烂。
据了解,李鹊镇(zhèn)5.3万亩(wànmǔ)小麦收割已完成(wánchéng)30%,140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。夏玉米(xiàyùmǐ)播种同步推进,已播2.5万亩,150台播种机保障作业。组织10余套烘干设备和4家收储企业严阵以待,收购高峰将持续至6月15日。
场景三:农机“铁军”驰骋(chíchěng),2万亩麦田3日归仓
近日,利津(lìjīn)县59.2万亩小麦陆续开镰。6月11日,在利津春喜农机合作社托管的2万亩基地,麦浪翻涌,机声(jīshēng)隆隆(lónglóng)。五台联合收割机组成“钢铁洪流”,所到之处,金黄的麦粒倾泻入仓。谁能想到,脚下曾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荒地(huāngdì)。
“过去这地碱得冒‘白霜’,只能种棉花,粮食想都别想!”机手田志伟回忆。春喜合作社对症下药:增施腐植酸、有机肥,深翻深松、平整土地(píngzhěngtǔdì)、铺设滴灌带……农机农艺(nóngyì)融合发力,实现改碱、节水、整地(zhěngdì)“一步到位”。如今(rújīn),这片重生之地小麦(xiǎomài)亩产轻松突破1100斤。
作为全国(quánguó)农民合作社示范社、全国全程(quánchéng)机械化+农事综合服务典型(diǎnxíng)社,春喜拥有240多台套“铁牛”,年托管土地超6万亩。面对麦收(màishōu)“大考”,合作社早有准备:机手全员培训、农机全面“体检”,确保“人强马壮”,合作社托管的2万亩麦田预计3日内收获完成。
利津县农业农村局也派出多支(duōzhī)服务队深入田间(tiánjiān),现场传授“秘籍”。“在收割小麦时,要采取三种行走路线,第一种方法是顺时针(shùnshízhēn)向心回转,第二种是逆时针向心回转,第三种是梭形行走方法,针对每个地块的(de)特点,大家可以(kěyǐ)采取不同的行走路线,这样能(néng)把小麦的损失率降到最低。”利津县农机推广室主任宫睿的指导让(ràng)机手们受益匪浅。据了解,今年,利津县共调配500余台联合收割机及各类农机具,与跨区作业(zuòyè)机械共同投入抢收作业,预计一周时间完成麦收,确保丰收果实颗粒归仓。(来源:爱东营)
金浪翻滚,麦香四溢。连日来,东营市广袤田野上,联合收割机轰鸣作响,一幅(yīfú)壮美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。全市小麦已进入大面积(dàmiànjī)收获高峰期,截至6月11日,收获进度(jìndù)达28%。在黄河口(huánghékǒu)这片土地上,科技与汗水正合力谱写丰收新篇章。
夏日时节,麦浪飘香,广饶县花官镇8.9万亩小麦已陆续(lùxù)进入收获期,全镇上下抢抓(qiǎngzhuā)晴好天气,确保夏粮“颗粒归仓”。
场景一:昔日“碱窝窝”,今朝(jīnzhāo)“金饽饽”
6月11日,垦利区永安镇东九村的麦田里,热浪裹挟着麦香(màixiāng)。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,“吞”下金黄的麦穗,“吐”出(chū)饱满的麦粒。一车车“金豆子”被运往合作社新建的“幸福粮仓”。“瞧瞧这麦粒,多实在!谁说盐碱地长不出好庄稼?”种植户(hù)张庆连捧起(qǐ)一把新麦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话语里满是(shì)底气。
东九(jiǔ)村曾饱受盐碱之苦,千余亩盐碱地(yánjiǎndì)是发展农业的“拦路虎”。2022年,村党支部实施“能人回引(huíyǐn)”,成功引入沃骋智慧农业公司,牵头成立合美东九合作社,瞄准“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”目标发力。合作社联合中科院、广东海洋大学、省农科院等科研(kēyán)“大咖”,建起了集科研、展示、推广于一体的育种(yùzhǒng)基地,筛选鉴定近300份耐盐碱作物品种(pǐnzhǒng)。
“秘诀在地下!”合作社负责人张合兴揭秘,“我们铺设了暗管排盐系统,像给土地(tǔdì)做‘透析’,有效降低(jiàngdī)了土壤盐分(yánfèn)。”如今,一套(yītào)成熟的“排盐+灌溉+平整”治理模式让昔日的“碱窝窝”焕发新生,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等(děng)作物产量飙升近七成!配套建成的“幸福粮仓(liángcāng)”二期,拥有2000平方米晾晒场、自动化烘干塔和千吨级钢板仓,为周边2万多亩土地提供“一条龙”托管服务。“从种到收再到存,合作社全包了,省心又省力。”村民段存朋(cúnpéng)的感慨道(dào)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场景二(èr):良种良法“双剑合璧”,小麦亩产创新高
6月8日,广饶县李鹊镇瀚翔(zhènhànxiáng)家庭农场的麦田(màitián)里,收割机轰鸣声奏响丰收序曲(xùqǔ)。技术员李树光紧盯着机器后方粉碎还田的麦秆:“掉粒少,粉碎匀,这可是上好的绿肥。好收成啊,良种良法功不可没。”
“底气这么足,麦子还没过磅(guòbàng)呢!”
“有硬(yìng)实力,不怕!”李树光信心满满,“今年主打‘良种+良法’组合拳。种子用的是‘国麦’师栾(shīluán)02-1,抗旱分蘖强;产出的是超强筋面粉,做面包拉面(lāmiàn)的都抢(qiǎng)着要。”更关键的是,农场800亩麦田(màitián)用上了液体配方肥“黑科技”——通过测土,精准调配氮磷钾和微量元素,肥料钱省了10%,产量(chǎnliàng)却能稳增10%。再加上(jiāshàng)全程节水灌溉和关键生育期的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,为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说话间,地磅传来捷报(jiébào):平均亩产1345斤,较(jiào)去年增收112斤。“按现在每斤1.4元的市场价(shìchǎngjià),光增产部分每亩就多赚156元。这辛苦,值了!”李树光笑容灿烂。
据了解,李鹊镇(zhèn)5.3万亩(wànmǔ)小麦收割已完成(wánchéng)30%,140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。夏玉米(xiàyùmǐ)播种同步推进,已播2.5万亩,150台播种机保障作业。组织10余套烘干设备和4家收储企业严阵以待,收购高峰将持续至6月15日。
场景三:农机“铁军”驰骋(chíchěng),2万亩麦田3日归仓
近日,利津(lìjīn)县59.2万亩小麦陆续开镰。6月11日,在利津春喜农机合作社托管的2万亩基地,麦浪翻涌,机声(jīshēng)隆隆(lónglóng)。五台联合收割机组成“钢铁洪流”,所到之处,金黄的麦粒倾泻入仓。谁能想到,脚下曾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荒地(huāngdì)。
“过去这地碱得冒‘白霜’,只能种棉花,粮食想都别想!”机手田志伟回忆。春喜合作社对症下药:增施腐植酸、有机肥,深翻深松、平整土地(píngzhěngtǔdì)、铺设滴灌带……农机农艺(nóngyì)融合发力,实现改碱、节水、整地(zhěngdì)“一步到位”。如今(rújīn),这片重生之地小麦(xiǎomài)亩产轻松突破1100斤。
作为全国(quánguó)农民合作社示范社、全国全程(quánchéng)机械化+农事综合服务典型(diǎnxíng)社,春喜拥有240多台套“铁牛”,年托管土地超6万亩。面对麦收(màishōu)“大考”,合作社早有准备:机手全员培训、农机全面“体检”,确保“人强马壮”,合作社托管的2万亩麦田预计3日内收获完成。
利津县农业农村局也派出多支(duōzhī)服务队深入田间(tiánjiān),现场传授“秘籍”。“在收割小麦时,要采取三种行走路线,第一种方法是顺时针(shùnshízhēn)向心回转,第二种是逆时针向心回转,第三种是梭形行走方法,针对每个地块的(de)特点,大家可以(kěyǐ)采取不同的行走路线,这样能(néng)把小麦的损失率降到最低。”利津县农机推广室主任宫睿的指导让(ràng)机手们受益匪浅。据了解,今年,利津县共调配500余台联合收割机及各类农机具,与跨区作业(zuòyè)机械共同投入抢收作业,预计一周时间完成麦收,确保丰收果实颗粒归仓。(来源:爱东营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